[纽约新闻]纽约暴力事件濒临失控!处理家暴事件2名警察一死一伤,本月第5起!

 2022-1-25 00:47:41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周五的时候,纽约哈林区警察接到了一个电话,一名女子只是声称家里发生家暴,她在和儿子打架,三名警员接到电话后立刻出动前往公寓,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危险就在前方......


01

因处理家暴事件

纽约2名警察一死一伤


周日下午,数百名身穿制服的警察、消防人员和紧急救护人员聚集在曼哈顿第30街,护送他们的战友、年仅22岁的纽约警察Jason Rivera最后一程。


Jason Rivera的遗体从法医办公室被转移到殡仪馆,并将在本周晚些时候举行仪式和葬礼。


他的妻子随后在INS上代替她丈夫向所有人表示了感谢,两人结婚才3个月,没想到,仅仅是因为处理一起家暴事件,这名年轻的警察就永远离开了他爱的人们。

Rivera妻子在INS上发表的思念之情

而一同前往处理案件的搭档、27岁的Wilbert Mora警官也因为重伤正在医院进行治疗。


周五的时候,纽约哈林区警察接到了一个家庭暴力电话,电话里,女子只是声称她在和儿子打架,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三名警察接到电话后立刻出动前往公寓,在公寓内,警察与这名妇女和她的另一个儿子交谈,但妇女并没有告知现场是否有武器。


当Rivera和Mora试图进入一间卧室的时候,嫌疑人突然朝着他们开了数枪并企图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遇到了第三名警察,这名警察向他开了两枪,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

左:47岁的嫌疑人Lashawn McNeil,右:受害警察Rivera


受伤的Rivera和Mora立刻被送往了医院,但不幸的是,Rivera因为伤势过重不幸身亡,Mora也被子弹击中头部,情况危急,被送往紧急手术。


市长Eric Adams表示,“处理影响我们的城市犯罪已经迫在眉睫,我希望在场的每个人都能明白,这是我们的城市,我们要对抗杀手......这不是针对三名勇敢的警察的袭击,而是针对纽约市的袭击”。


02

纽约暴力犯罪事件频发

重组便衣遭BLM团队阻挠


2022年的第一个月内,警察就遭遇了5次枪击。


新年晚上,一名休班的警察在East Harlem的车里睡觉,等待下一个轮班,结果被人开枪击中头部。之后在Belmont,一名黑帮成员扭打时枪支走火,伤了自己和警察。上周四在Staten Island的缉毒行动中,一名警探因枪击受重伤。


纽约警察工会主席Vincent Vallelong表示,犯罪分子根本不怕警察,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拔出枪对着一名身穿制服的警察开抢。


对待警察已然如此,普通人就更加没有还手之力了。华裔女子Michelle Alyssa Go在地铁站等车时被人推下站台,遭一辆向南行驶的列车碾压,当场死亡。


当时这起案件让所有人愤怒不已,却没有想到23日,纽约地铁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一名61岁的男子被一名20多岁的人推下站台,所幸男子立刻爬了上来,没有与列车发生接触,只是受了轻伤。而犯罪嫌疑人已逃离现场。


纽约市长不止一次表示,要重组纽约警察局的街头便衣小组(这批警察主要是用于打击纽约街头枪支、暴力、毒品等犯罪行为。但在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事件大规模的反警察抗议活动后已被解散),但却遭遇到了各方势力的阻挠,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当属BLM团体。


BLM领导人Hawk Newsome甚至威胁称,如果要恢复这个部门,他将会设法将纽约市彻底陷入无政府状态。“骚乱将不可避免,必有战火,必有流血”。“如果他们恢复纽约警察局反犯罪部门,那么我们,将被迫再次走向街头!我们绝不能让盖世太保伤害人民群众,我们本祈祷和平,但是也同样为黑人同胞们做出了最坏的打算,我们会给本届政府官员制造麻烦。”

自从这个部门2020年6月15日正式解散后,仅半个月内,纽约市的枪支事件便从之前的38起增加到了116起,增加了205%。整个六月共发生了205起枪击事件,成为24年来最血腥的六月。


最可怕的时候,12小时内,纽约发生了8起枪击案,11人受伤。


根据纽约警局的数据,2021年3月份的犯罪暴力事件相较于2020年3月多了163起,犯罪指数同比增加2.4%,其中增加最厉害的要数谋杀和汽车偷盗。


2021年9月的总犯罪率相较于2020年9月上升了2.6%。从今年1月1日至9月26日,纽约市共有89名17岁以下的枪击受害者,其中16人死亡,而2019年同时段17岁以下的枪击受害者为45人。


纽约还曾是你记忆中的纽约吗?

你有感受到纽约暴力事件

日渐严重吗?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