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新闻]打开“潘多拉盒子”?温哥华或成加拿大首个藏毒合法化...

 2020-11-20 22:01:08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打开“潘多拉盒子”?温哥华或成加拿大首个藏毒合法化城市


11月18日,温哥华市长肯尼迪说,下周他将在市议会提出动议,要求温哥华将单一性拥有毒品非刑事化。该动议一旦在市议会获得通过并获得联邦批准,温哥华市将成为全国首个实施单一性拥有毒品非刑事化的城市。


简单地说,就是出于自用目的而少量藏毒将不会受到刑事处罚。

这项动议是贻害无穷还是青史留名呢?

肯尼迪说,这项动议的出发点是挽救生命。他表示,“私人拥有及使用毒品现在是健康而非刑事问题,非刑事化将有效拯救生命。现在是时候结束对使用管制药物污名化,帮助更多社区人士进入医疗系统以拯救生命。”

其实早在2019年4月,卑诗省首席卫生官Bonnie Henry就发表了一份长达49页、有关本省滥用药物引发公共卫生危机的报告。这份报告建议当局将藏有毒品作个人用途非刑事化,才能有效解决滥药危机。她还引用葡萄牙作为例子,将藏有少量毒品作个人用途非刑事化后,死亡人数显著减少,滥药情况下降,寻求治疗人数亦有所上升。


上月,加拿大公共卫生署(PHAC)在年度报告《从风险走向韧劲:应对新冠的平等路径》中提到,新冠疫情不仅带来一种新的公共卫生危机,同时作为一种催化剂,它也加重了原本存在着的滥用药物危机。卑诗省的公共卫生系统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基本上,每天救护车都在疲于奔命...


自新冠疫情攀上高峰以来,死于过量药物的案例也在不断上升。据统计,目前卑诗省每天约有5人死于药物过量,这一数字远超死于新冠感染的人数。迄今为止,卑诗省今年滥毒致死约1,200人,远高于目前300多人的新冠死亡人数。不同的是,滥毒死者更年轻,约9成在19至59岁间。

新冠疫情无疑加重了卑诗省已持续6年的滥用药物危机。

一方面,为遏制新冠疫情而实施的社交隔离措施使部分药物成瘾者在过量使用药物后出现健康危机,而身边没有亲朋好友,从而失去生命

一位名叫约翰·巴特勒(John Butler)的市民对记者说,他的女儿奥利维亚(Olivia)上个月服用掺有过量芬太尼的海洛因后去世。他说:“我去了她的地方,看到她坐在浴室里。” “看到她的那一刻……我知道她走了。”这个21岁的女孩儿在滥用药物时,身边无人照看。

另外,新冠疫情带来的边界关闭也导致了“符合规范的毒品”难以流入本地市场,这使得不合规范的本地毒品供应猖獗,也促成滥用药物危机进一步深化。

据说,“良心”毒贩的毒品含有的致命剂量“合规”,致死风险很低,这些“合规”毒品通常来自其他国家;本地毒贩可能因为生产工艺或牟取更多暴利等其他原因,毒品粗制滥造,致命剂量和死亡风险都更高。


但是,因为藏毒是刑事罪,所以使得药物成瘾者在发生危险时,不愿意寻求医疗帮助。谁也不想让自己有犯罪记录,毕竟这会影响到就业和贷款

俄勒冈州在一周多前刚刚成为美国第一个藏毒非刑事化的地区。他们是这样来说明藏毒非刑事化的积极意义:

目前的禁毒法基于仅一个错误就能毁坏生命。即使占有很少的毒药品也可能使某人入狱并为他们定下终身犯罪记录,使他们无法找到工作,获得住房甚至信用卡。当前的处理毒品问题的方式可能导致家庭破裂,但拥有获得治疗的资源可以使家庭更牢固 。

说得也有道理。

只是,藏毒的非刑事化应该有个界限。据媒体报道,藏毒非刑事化一旦在温哥华市和联邦获得批准,未来还将扩展到卑诗省其他地方,以及设置更多的注射毒品或替代物的安全屋。

有一部名为《西雅图正在死亡》的纪录片,它揭开了这座被称为“翡翠之城”的阴暗一面。其中提到,西雅图给药物成瘾者提供免费“药物”和注射点,这让很多地方到处都是针管,到处都是尿骚味。


另外,藏毒非刑事化也可能对一张白纸的儿童起到一种示范和诱导作用。



正如批评者所说的那样,应该用预防和治疗来对付毒瘾,而不是挥舞白旗;也有退休的反毒官员指出,这是个危险的主意,有如让病人继续生病,不过让他们病的舒服一点而已。

不愿意从根本上杜绝药物滥用危机,那就希望决策者们多想想界限的问题。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