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疫情复燃!福奇:呼吁全民恢复室内戴口罩!

 2022-7-14 23:57:00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沉静了许久的世界卫生组织再次发警告!随着Omicron超高传染性的BA.5变体在全球以“非常激烈的程度”传播,新冠病例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飙升!


在7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世卫组织发言人表示,Omicron的子变体BA.4和BA.5正在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反弹,病例数、住院率、死亡数均有上升。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线上新闻发布会上说:“新冠病毒正在自由传播,目前各国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


他补充:“新的变种疫情袭来,说明新冠远远没有结束!”



Omicron BA.5从一个非洲特有的变种,到现在全球各大国家的主要毒株,只花了仅仅数月。


几乎是同时,CNN的首页头条新闻也变了——


“最具传播性的变种已经杀到!”



疫情开始2年半,人们又一次,见到了迄今为止最具传染性和传播性的变种。


前年头条上写的是Delta,去年头条上写的是Omicron,可是BA.5远远比这两个都还要可怕!新冠真的在不停地进化。


根据美国CDC数据显示,Omicron BA.5已经成为了美国的主要毒株,上周它占新增病例的65%,这周据可靠消息已经升到了80%。


但是数据的检测不足,让人们无法监控BA.5的走向。



专家认为,目前美国,每天可能有多达100万的感染病例,比官方统计的10万要高出10倍!


在过去一周已经造成死亡数据翻一番,达到了每天649人。



美国平均每天有649人死于该病毒,比过去一周增加了97%,打破了一个多月的停滞不前的数字。


随着高传染性的Omicron亚型继续传播,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最新预测模型显示,美国新冠住院人数将自5月以来首次增加。

模型显示,预计近40个州和地区在未来两周内新增住院人数将增加。包括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得州在内的南方各州预计住院人数增幅最大。


在全国范围内,预计8月5日每天报告的新冠入院人数在3200至13800人的区间。

根据CDC的数据,截至周三,美国目前每天报告约5800例新冠住院病例。

联邦数据显示,全美住院人数已经在增加,目前有近4万名新冠检测呈阳性的患者住院,是去年夏天同期的两倍多,当时Delta变种正在蔓延,越来越多的新冠阳性患者到医院就诊。

CDC模型预计,南方许多州的入院人数将显著增加。上周,这些地区入院人数增加了20%以上。



全美新冠住院患者总数仍明显低于16万患者住院治疗的高峰时期,但住院人数目前仍处于3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该模型还预测,与病毒相关的死亡人数在未来四周内将呈现稳定或不确定的趋势。



报道一出,所有早早放弃防疫的人们都紧张了起来。


这时,因为感染新冠卧床修养了1个月的白宫流行病专家福奇再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呼吁大家重新带起口罩。



他操着大病初愈还有些沙哑的嗓子告诉人们:“我们必须认真对待BA.5,它真的可以100%逃脱之前感染产生的抵抗力。”


“与之前的变种相比,BA.5有着压倒性的传播优势。”


“我不是在强制你们,但是我呼吁人们在室内戴起口罩。”


“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可以帮助我们防止很多问题发生。”


81岁的福奇在6月14日被查出了新冠阳性,他立刻就获取了辉瑞的新冠抗病毒药Paxlovid,服用5天后他就转阴了。谁知,第六天他竟然复阳了!


不得已,他只能再吃了一个疗程的Paxlovid,直到6月28日,才再次康复。


然而,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左边就是今天的福奇,看起来比右边(原来)的他要憔悴多了。



新冠病毒专家Ashish Jha 博士也表示,很多人在1月份的浪潮中感染了新冠BA.1,但是那时产生的抗体是完全不可能对抗BA.5的。


所以千万不要大意!


福奇指出:“如果你感染过BA.1,你真的没有任何保护来对抗BA4/5。”


像是在印证世卫的担忧一般,全球各地的病例的确在BA.5的侵袭下快速增长着。



澳洲新西兰叫停解封

重启口罩令


今天,澳洲和新西兰都将新冠疫情升级,他们那边目前是冬天,疫情的反弹更是非常惨烈。


如今,澳洲卫生部长已经命令人们在室内戴口罩并且居家工作。


新西兰卫生部长更是开启新冠橙色模式,让新西兰人在室内必须戴口罩。



解封了这么长时间,澳洲和新西兰是第一批重新戴回口罩的国家,但是应该不会是最后一批。


前段时间一项研究证明,BA.5有能力让人们一个月感染一次新冠,面临如此强的变种,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再次戴起口罩也不难的。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