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治文这个看似平静的城市里,最近却掀起了一场让人瞠目结舌的风暴。据CBC和《列治文新闻》报道,一名37岁的华裔女调酒师,因为在卡拉OK俱乐部兼职时,卷入了一场警方的卧底行动,被指控替“国际可卡因贩毒集团”洗钱近50万加元。谁能想到,舞台上的灯红酒绿背后,竟暗藏如此黑色的交易? 她叫Alexandra Joie Chow,平日里是酒店的副厨师,偶尔在卡拉OK酒吧打零工,生活看起来再普通不过。但就在这样一个场所里,她和警方卧底“撞上了”。一开始,她其实还劝说那名警员别跟所谓的“高利贷”人物来往,看似一片好心,然而很快,她自己却一步步被卷入了这场漩涡。 警方原本锁定的目标并不是她,而是另一个涉嫌洗钱、放高利贷和勒索的男子。调查过程中,警员注意到这个男人频繁进出卡拉OK,手里还经常拎着鼓鼓囊囊的袋子。警觉的侦查员顺势布下天罗地网,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和Chow建立了联系。 第一次试探,是一笔以车辆为抵押的现金贷款。Chow同意了。随后,卧底警员直接亮出底牌,表示手里有大笔“黑钱”,需要“洗干净”。让人错愕的是,Chow竟然点头答应,提出可以通过公司账户开具银行汇票,把现金变成看似合法的资金。佣金?5%。而她自己从中拿1%,剩下的要分给“提供账户”的人,其中居然还有银行职员。 短短几个月里,九笔交易,金额从几万到七万不等,总数接近50万元。她甚至还大方承诺,如果金额超过10万,佣金可以更低。不得不说,这个“副业”操作起来已经相当熟练。警方在行动中掌握了充足证据,2021年11月直接将她逮捕。搜查她在列治文和本拿比的住所时,查获了账本、银行汇票、现金和几辆豪车,甚至包括一辆保时捷卡宴。 这起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很可能成为自“库伦委员会”调查结束后,BC省首个因“纯洗钱罪”被判刑的案例。要知道,库伦委员会可是耗费数年、数千万加元调查BC省洗钱问题,揭露赌场、房地产和地下钱庄的黑金流通链条。如今,一名普通调酒师因为替“毒贩”洗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量刑听证会上,检察官David Hainey毫不客气地指出,Chow提供的是“专业的洗钱服务”,而且她完全知道自己在帮的人自称是“国际可卡因贩子”。他说,洗钱绝不是单纯的数字游戏,而是支撑毒品、诈骗和人口贩卖等恶性犯罪的命脉,“这是对守法公民的侮辱,必须用监禁来回应。”检方要求判处她18到22个月监禁。 但Chow的辩护律师Josh Oppal则拼命为她开脱。他强调,Chow不是幕后主使,只是一个“跑腿”,更像是“工人”而不是“老板”。他还说,这个操作谈不上“高度复杂”,至少没有涉及离岸账户、跨国资金流之类的高级手段。而且Chow认罪、无前科、有稳定工作,也愿意承担责任,“她犯了错,但不是一个危险人物”。因此,他请求法官允许她在社区服刑,而不是坐牢。 庭审现场,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Chow亲自起身,对法官表达悔意。她一再重复:“我真的很抱歉,我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我不明白洗钱对社区的危害。” 这一幕,既像是忏悔,又像是一个普通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卷入了远超掌控范围的漩涡。 然而,检方并不买账。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一时糊涂,而是明知故犯。毕竟,她一次次点头,把成捆的现金换成了银行汇票。她明知道对方说自己是毒贩,却依旧继续合作。这样的选择,已经说明她并非单纯被利用。 更让人唏嘘的是,Chow的父母就住在列治文,却至今对女儿面对的指控毫不知情。一个家庭平日里看似安稳,却可能在某一天被一纸判决彻底颠覆。 这起案件的背后,更折射出BC省长久存在的洗钱乱象。赌场、房地产、地下钱庄——这些年不断被曝光的黑金流动通道,让温哥华甚至被戏称为“黑钱天堂”。此前就有人通过地下钱庄Silver International,每年洗钱规模高达数亿,最终主谋在街头被枪杀,仍未彻底掐断这条利益链。 如今,随着“不明财富令”等新规出台,BC省政府试图用更强硬的手段遏制洗钱。但事实摆在眼前,这样的案件依旧层出不穷。一个兼职调酒师都能被卷入,说明问题的根源远未解决。 Chow的命运还悬在空中,法官将在11月宣布最终裁决。是铁窗生涯,还是社区服刑?无论结果如何,这场戏剧都给公众敲响了警钟:洗钱不是遥远的黑帮电影情节,它可能就发生在你常去的酒吧、餐馆,甚至隔壁邻居的房子里。 而这一切,也让人忍不住要问:在看似繁华的城市表面下,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暗流,正悄然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