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源自东南亚的“杀猪盘”网络诈骗席卷全球,美国同样深受其害。 近日,美国一名在高科技领域奋斗数十年的华人科学家,亲身讲述了自己如何在短短数月内陷入骗局,最终痛失250万美元的惨痛经历。 骗局的开端:邻里互助变成陷阱
刘先生与妻子均是资深科研人员,几年前在南加州橙县森林湖(Lake Forest)购置住房,原本打算安享退休生活。和许多居民一样,他们活跃于社区聊天平台Nextdoor,用于交流家政、商家优惠、社区安全等生活信息。 就在这样看似单纯的环境里,刘先生结识了一名自称“王麦”(Mai Wang)的女子。 她以母亲即将退休搬来森林湖为由主动私聊,刘先生出于邻里互助心态,热情回应,却没想到由此一步步跌入精心布设的骗局。 精心设计的“完美人设”
随着交流的深入,“王麦”展示出一个几乎无懈可击的身份:浙江杭州人,毕业于浙江大学和南加州大学,从事金融投资,同时还是一位单亲母亲,独自抚养12岁的女儿和年迈的母亲。 为了取信,她不断发送生活照和女儿照片,穿插着精修美照,营造出“知性独立女性”的形象。 她每天早晚与刘先生保持语音、文字甚至视频联系,嘘寒问暖,逐渐让刘先生彻底放下戒心。 先给“甜头”,再收“血本”
数月后,“王麦”开始引导刘先生尝试所谓的“低风险高回报”投资。 在她的指引下,刘先生投入10万美元,一个月后账户显示增值20%,不仅顺利取回本金,还提现到12万美元。短短几次操作,刘先生账面获利6万美元。 眼见“稳赚不赔”,刘先生完全相信了。随后,他不仅取出夫妻的退休金,还抵押房产,累计投入250万美元。 可就在资金达到高额时,所谓的投资平台突然无法提现,“王麦”也逐渐消失。直到这时,刘先生才意识到自己陷入骗局。 骗术核心:情感与贪念的双重攻防
专家指出,“杀猪盘”成功的关键在于长时间的心理攻势。诈骗集团利用陪伴与关怀,逐渐让受害者建立依赖感和信任感,在情感与贪婪的双重驱动下,受害者往往失去理性。 值得警惕的是,受害人并非只是缺乏金融常识的人群。即便是像刘先生这样高学历、高专业背景的科学家,在长期“情感攻防”中也可能中招。 FBI与社区的警示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提醒,若有人在社交平台、交友软件或社区群组推销投资,务必提高警惕。尤其当对方强调“稳赚不赔”“高额回报”时,应立即中止交流并报警。 此案曝光后,在南加州华人社区引发广泛震动。许多人惊呼,原以为“杀猪盘”只会出现在交友软件上,没想到竟潜入了邻里平台。社区组织者呼吁居民加强防范,守护互助氛围不被诈骗分子利用。 反思与提醒
刘先生的经历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揭示了网络诈骗在美国社会的蔓延。如何在社区层面普及防骗知识,如何帮助长者和退休群体提升警觉,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这起案件再次警醒公众:诈骗集团的“剧本”缜密而残酷,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目标。唯有保持警惕,守住理性,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