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加拿大免疫协会更新指南 谭咏诗宣布抗疫政策将大改 多省制定时间表 新冠感染者必看

 2022-2-5 00:18:58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刚刚,国家免疫协会更新了指南,所有接种疫苗的加拿大人在感染新冠后,都应等待3个月再注射加强针。

免疫协会解释,疫苗注射更长的间隔时间有助于激发人体更好的免疫反应。对于有资格接种第3剂疫苗的12岁以上人群,任何有症状或无症状的患者都应等待3个月再打加强针,另外第3针与第2针的间隔期为6个月。

而此前该机构建议,新冠患者应在症状出现或检测呈阳性的8周后注射下一针。同时,免疫协会还为儿童制定了严格的疫苗接种计划:



5岁及以上儿童,有中度或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未患有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的患者,将在症状出现或检测呈阳性的4-8周内接种疫苗。


5岁及以上儿童,曾有过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的患者,无论免疫系统是否有缺陷,在发病或恢复的90天后注射疫苗,以时间较长为宜。


萨省病毒学家安吉拉表示,疫苗接种或感染病毒的间隔时间越长,人体的免疫力就越持久。在增强免疫力前,让系统恢复平静非常必要,此后再最大限度地提高疫苗产生的人体反应,达到最佳状态。



同时,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感染奥密克戎病毒之后,接种第3剂疫苗将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力,尤其对预防重症方面十分有效;而分阶段注射疫苗将比自然感染产生更持久的免疫力。



病毒与人类共存!加拿大彻底改变政策


周五,谭咏诗在疫情发布会上宣布:“加拿大应寻找一种“可持续性”的方式应对大流行,做好未来几个月或几年与病毒抗争的准备”。

“当走出奥密克戎浪潮时,我们要清晰意识到病毒不会消失,未来几周疫苗护照政策将被重新审视”。



她称,未来疫情可能会非常严重,或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但这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更全面的做准备,才能化解接二连三的危机。


目前,加拿大卫生局正与各省政府探讨,为本国疫情制定新计划,我们设定了严格的“整套政策”,包括非必要旅行的边境政策等。未来当局将把更多精力放在治疗重症患者上,而不是阻断高传染性病毒的传播。



数据表明,注射头两针阿斯利康或mRNA疫苗的人无法免受奥密克戎的感染,但疫苗仍对重症和死亡病例起到保护作用,疫苗第3针也有助于预防病毒感染。


谭咏诗乐观估计:“奥密克戎病毒导致了大规模的群体免疫,结合最新推出的Paxlovid抗病毒药物,我们将找到平衡点让人们重回正常生活”!


副首席卫生官恩朱补充道:“加拿大应权衡公卫限制所带来的影响,不能过度的限制旅行和贸易”。


本周,欧洲一些国家将废除为期2年的封锁措施,瑞典宣布将于2月9日取消一切公共场所的限制政策,包括疫苗护照、口罩,社交限制等。



该国的疫苗接种率普遍较高,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80%已注射加强针,而加拿大的第3剂疫苗接种率仅为50%。



加拿大多省制定重启时间表

目前,加拿大全国每天约有1万人在医院接受治疗,1100人入住ICU,140人死亡,情势依然严峻!

过去24小时,安省新增2634例,60人死亡,517人挤爆ICU;魁省新增3400例,42人死亡。

即便医疗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两省仍打算逐渐解除封锁令···


安省卫生官Kieran承认两剂疫苗对控制病毒传播的作用不大,疫苗无法提供像对抗德尔塔病毒那样的免疫力。打2针的人并没有明显降低传播的风险,未来将重新评估疫苗护照的价值。


而阿省和萨省的省长也早就坐不住了,呼吁应立即解除限制政策,具体细节将于下周公布!



阿省省长肯尼公开表示:“2年了!我们再也无法忍受公卫政策对社会秩序的影响,预计疫苗护照政策最多延续至下个月”。


萨省省长斯科特也表示:“将尽快取消所有禁令,人们不需要再遵守任何公卫限制,让疫情常态化,并学会与病毒共存”。



曼省、纽省也将于下周逐步解封,BC省则打算在家庭日之后重启!


听到全民解封的消息,最崩溃的莫过于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日夜坚守,真心太难了!而各省卫生官似乎也没有自己的主意,全是一边倒模式!

亚省传染病学家萨辛格称,虽然加拿大疫情有所好转,但绝非板上钉钉的事情,疫情起伏不定,解封很可能令疫情重燃!社会大众已丧失士气和耐心,产生想放弃的念头,但现在应保持理性,等到疫情出现“季节性转机”的一刻。



多伦多医学主任霍塔认为,如果奥密克戎造成更大规模的爆发,将有利于病毒的自我复制,为产生新变种提供机会,我们将陷入无尽的死循环中!如果疫苗无法阻止传播,疫苗护照政策可以考虑取消,但其他政策还应保留,视情况而做出调整。

希望各省能谨慎放宽限制,若弄巧反拙,情势发生逆转或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来补救!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