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加拿大政府出人意料地宣布,将自9月1日起取消大部分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 此举立刻在全球财经界引发关注,被解读为加美贸易战的一次重大转折。对美国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不少商品价格有望下降;但对加拿大经济来说,这也凸显出其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与无奈。 事件的起点要追溯到2018年。那一年,美国前总统川普以“国家安全”为由,依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引发全球震动。加拿大作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和铝出口国,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时任总理特鲁多随即宣布实施对等报复,加征25%的反制关税,涵盖美国的食品、酒类、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 这些关税一度让加拿大国内出现“抵制美货”的情绪,但代价同样沉重。加美两国互征关税,推高了生产成本和消费品价格,也对跨境供应链造成严重干扰。虽然2020年美墨加协定(USMCA)签署后,大部分商品恢复自由流通,但232类钢铁、铝关税仍悬而未决。 今年7月,总统川普再次“加码”,宣布将对加拿大商品全面加征35%关税,理由是加拿大在芬太尼管制和贸易合作上“不够配合”。这一下让加拿大经济压力骤增,尤其是出口型制造业和资源产业首当其冲。虽然美方很快豁免了USMCA涵盖的商品,但震慑效果已然显现。 上任不久的加拿大新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本身就是金融界出身,曾任英格兰银行行长,对国际资本市场的敏感度极高。他深知,如果与美国硬碰硬,恐怕损失更大。因此,这次他选择了“部分退让”——撤销大部分报复性关税,以换取重新谈判的机会。 卡尼在记者会上说:“加拿大依然享有全世界最优的对美贸易协定。虽然与从前相比有所不同,但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具优势。”他强调,85%以上的加美贸易依然在免关税状态下进行,加拿大必须守住这一优势。 不过,卡尼也强调,加拿大将继续保留对美国钢铁、铝和整车的25%关税。“这些是涉及国家产业安全的关键领域,我们必须在谈判中坚持立场。” 短期来看,美国消费者可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加拿大商品关税取消后,从汽车零部件到海鲜、酒类、药品的价格有望下降。这对正受通胀困扰的美国家庭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而对加拿大消费者来说,情况则复杂得多。由于钢铁和铝的高关税依旧存在,相关行业的成本仍会偏高,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价格短期内难以回落。长远看,加拿大企业在谈判中若无法换取更多豁免,将继续面临市场压力。 根据协议,USMCA将在2026年迎来例行审查。川普团队已经放风,可能会推动重新谈判,甚至对汽车和能源等领域提出更苛刻条件。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直言:“总统绝对会重新谈判USMCA。” 这意味着,加拿大和墨西哥未来三年都将处于高度不确定的状态。对加拿大而言,超过 75% 的出口依赖美国;对墨西哥而言,比例更高达 80%以上。任何一次谈判失利,都可能对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加拿大的“低头”,看似换来了一时的缓和,但背后是一种被迫的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次意味着部分商品价格下降;对投资者来说,这表明加拿大政府在与美国打交道时采取了更加务实的策略。 但长远来看,这也揭示了一个危险的现实:在北美经济格局中,加拿大的处境越来越被动。未来三年的贸易谈判,也是对卡尼执政能力的考验。
|